网络攻击无所不用其极,为何美国对西工大虎视
09-08越是面临封锁打压,越不能搞自我封闭、自我隔绝,而是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目前,中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肖君拥认为,中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高,正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渲染‘技术民族主义',不仅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也是支撑美国其他霸权的基础。”肖君拥表示,近年来,美国政府针对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在科技遏制方面频频推出各类披着法律外衣的霸权举措,已经对全球科技合作与供应链布局产生了恶劣影响,使得全球科技“鸿沟”非但未能弥合,反而日趋增大。
科技开放合作应当正大光明,而不是搞窃听窃密的“小动作”;科技成果应该造福全人类,而不该用来给他国发展“使绊子”。美国网络攻击等犯罪行径注定会被识破揭穿,实施网络霸权的种种逆时代行径必遭到国际社会唾弃与反制。历史一次次证明,遏制打压注定是一场徒劳,任何想要卡中国脖子的做法,只会加速中国的进步发展。
1937年7月,卢沟桥一声枪响,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华北等地迅速沦陷。为了躲避战火、存续中国高等教育的力量,华北、华东、东北地区的多所高校纷纷组成联合学校,迁往后方。其中,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迁至长沙、昆明组建的“西南联大”多为世人熟知。
1946年,国立西北工学院迁至咸阳,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西北工学院。1952年,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为适应新中国建设需要,华东航空学院“西迁”后更名西安航空学院。1957年,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三脉汇聚、强强融合成为今天的西工大。
“2021年,美国商务部以提高芯片供应链透明度为由,强令三星、台积电等芯片大厂提供芯片商业数据,几家企业最终无奈就范。”肖君拥表示,这种为所欲为的科技霸权行径,已经警醒众多被其“科技奴役”的国家。
回望西工大的建校历史,这所淬于战火之中的高校几次搬迁、更名重组,始终不变的是矢志科技报国的家国底色。
关于西工大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为了隐匿其对西工大等中国信息网络实施网络攻击的行为,做了长时间准备工作,并且进行了精心伪装。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高校选择西迁,组成了“西北联大”。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所国立大学和北平研究院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后又迁往陕西汉中,不久后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国立西北联大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和国立西北医学院五所独立的国立大学,而这正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前身。
图为西工大著名的“为国铸剑,隐姓埋名”雕塑,寓意西工大人为国奉献的豪迈情怀,也凝结着西工大的立校之魂。(图片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美国为了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利用技术资源优势,经常打着‘国家安全'‘人权保护'的幌子,自诩为国际社会的‘网络卫士'‘人权卫士'。但实际上,美国从未停止过对他国政府、企业、个人的无差别监听、窃密与攻击。”肖君拥说。
近十年来,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提高3倍,国内发明专利、PCT国际申请量跃居全球第一。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8月9日,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和学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称,中国科学论文三大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数量质量均超美国。而更让美国“如坐针毡”的是中国在信息和通信技术制造领域的快速追赶。
面对美国政府频频采取的损人不利己的打压措施,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多名专家表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是必然趋势。
“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人为对中美经贸往来和科技交流设置障碍的做法,与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背道而驰,有损国际社会对美国营商环境的信心,也将会反噬美国自身。”9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科技应该造福全人类,不应该成为限制或者是遏制别国发展的手段。

